原标题 :绿色智慧赋能罗泾码头焕新 洋山四期2.0助力上海港能级再提升 东方网记者刘辉10月31日报道:机械轰鸣、绿色罗泾力上车辆穿梭。智慧再提上海港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期工程传来最新进展。焕新海港东方网记者今天获悉 ,洋山该工程建设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期助预计将于今年年底正式交付,绿色罗泾力上并投入试运营 。智慧再提 被誉为“洋山四期2.0”的焕新海港罗泾港区,在升级焕新的洋山过程中 ,同步引入最新智慧码头技术 ,期助代表了当下最先进的绿色罗泾力上自动化码头改造水准 。项目将建成2个7至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 ,智慧再提预计可容纳超2万个集装箱箱位,焕新海港设计年通过能力为260万标准箱,洋山助力上海港能级进一步提升。期助 上海港罗泾港区煤炭码头 让“放错的资源”循环起来 据了解,上海港罗泾港区煤炭码头于1997年建成投产 ,曾经是上海港煤炭运输服务的主要作业区 。随着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和长江大保护要求的进一步提升 ,煤炭码头运营二十年后于2017年正式停产 。 上海港罗泾港区主动适应国家能源结构变化带来的影响 ,立足上海港近远期发展需求,考虑充分利用岸线资源,优化港区功能 ,通过改变货种和工艺流程将污染较为严重的码头改造为清洁环保的专业化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项目团队由此开启了国内首个系统化旧码头改造项目的绿色探索之路。 罗泾港区施工采用全部拆除原位重建、部分利用予以改造和全部利用三种改造方案,令原港区结构利用比例达到了70% 。 例如,港区内30%必须拆除的旧码头方桩等老旧建筑,其混凝土方量达到6万多立方米 。经破碎、填筑 、碾压、密实后再进行后续施工,做到建筑垃圾的‘零’外运。另外建设团队还将山皮土用袋装的方式进行包裹,降低其松散性,提高其承载力。 让“庞杂的系统”高效起来 80000方混凝土、6427件预制构件 、30余艘不同类型船只以及1000余名工人……罗泾码头改建的集约化难度从相关数据上就可见一斑 。在项目建设工期仅有1年情况下,如何让庞杂的系统高效运行,是实现绿色施工的本质要求。 为按期保质完工 ,来自中交三航局的建设团队寻求交叉作业下多点“开花”的施工组织方式,加强各类机械设备、人员、施工材料的投入力度,以精密高效的施工组织设计,保证码头建设资源精准化投入 。 由于施工水域狭小,而施工高峰期船机众多,建设团队专门设立了现场联合调度室,通过智能化现场监控设备有序指挥,可谓水上施工里的“螺蛳壳里做道场” ,也终于台风季来临前完成全部水上沉桩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原码头残留桩位间进行沉桩,需要避免新旧桩基在水底“碰撞” ,这对施工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设团队采用了工前激光雷达扫测等技术 ,使得新老桩基精准穿插,为码头“低碳”扩容做好了技术保证 。 让“信息的优势”凸显出来 罗泾码头集装箱改造项目基于自主研发的智能营运管控系统(NEO-TOS) ,以“新一代智能水平运输装备(AIV)+自动化单小车岸桥+单双悬臂轨道吊”为装备方案的智能绿色集装箱码头,通过“5G+AI+大数据技术”致力于打造洋山四期升级版,以“中国芯”的信息技术优势引领全球“码头革命”。 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采用的AGV小车依靠埋在地下的一颗颗磁钉实现导航功能,成本高、施工工艺复杂 。而罗泾港区采用的新一代AIV小车 ,用软件和算法进行识别和导航 ,灵活度更高 ,能确保按最佳路线行驶 。 结合智能化的闸口 、计划 、调度、理货等全域协同子系统实现自动化码头全港域、全流程、全时空的互联互通与智能协同,实现码头高效智能化运营 。 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上海港区整体运输能力,为上海港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成为继洋山深水港区之外的第二个“超大型、智慧型 、生态型”集装箱港口,是支撑未来5年到10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集装箱后续资源 。返回搜狐 ,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